第一次看到阿嘉是九年前的事了,
第一個導師班的學生,
也是我的化學小老師。
對他印象深刻的起源來自於第一次的化學小考,
因為考卷少了一張,
所以他就把考卷讓給同學,自己拿一張紙跟隔壁的同學一起作答。
當下真的覺得很特別,真的是很特別的學生。
一年級下學期要分班的時候,
耿嘉號召班上做了一盒愛的小卡給我。
延續12班園遊會賣香腸的特色,
叫做十二指腸,裡面是班上每位同學寫給我的感言與祝福。
於是乎,
他選了二類組,
我帶了三類組。
但是彼此的連繫卻沒因此而離淡。
偶而就會不知不覺的碰到面。
也在這一年,寫了一篇化學小說,
叫做「阿耿與小甫」,
裡面的阿耿就是以他當主角。
小說裡面提到:
「老師說,氧化還原反應必同時發生,
我正氧化著妳,
而妳,願意還原著我嗎!」
看到你們現在正氧化還原著,
著實為你們感到開心。
高三的耿嘉因為海角七號的拍攝地點就在他的老家,
男主角是以他的名字來命名,
雖然因此而暴紅,但卻沒有因此而自得自滿起來,
所以我說,他真是一個特別的孩子。
(2012年第一次到阿嘉的家參觀,阿嘉的媽媽還很客氣的請我們進去聊天拍照)
(這是耿嘉的姐姐幫我們拍的)
這又讓我想起老婆在人間福報看到的報導。
為唐氏症姊 張耿嘉願彈唱一生 2010/10/25
「妳是全世界最漂亮、聰明的姊姊,我會照顧妳一輩子。」
國片「海角七號」真實版男主角張耿嘉,目前就讀空軍官校二年級,
他和罹患唐氏症的張綾姊弟情深,兩年前意外發現姊姊聽到「無樂不做」
歌曲時會展露笑顏,放假回家,一定為姊姊彈唱。
「海角七號」導演魏德聖四年多前到屏東縣恆春鎮拍片時,
張耿嘉的父親張永源同意租屋拍片,魏德聖向張永源透露,
電影男主角之所以取名「阿嘉」,就是張耿嘉的「嘉」字給他的靈感。
「海角七號」熱賣後, 真實版的張耿嘉也跟著「名氣」大增,就讀屏東高中高三時,
老師同學都用「阿嘉」稱呼他;嚮往天空的張耿嘉隔年考取空軍官校,
入伍訓團康活動時,他拿起代替吉他的掃把表演「海角七號」主題曲「無樂不做」,
唱跳俱佳,博得滿堂采。 張耿嘉能熟練地彈唱「無樂不做」,因他經常唱給大他一歲、
罹唐氏症的姊姊張綾聽。「好神奇哦,姊姊平常很少笑,但只要聽到 『無樂不做』,
馬上展露笑顏」,張耿嘉放假最開心的事,就是回老家抱起吉他,為姊姊來首「無樂不做」。
「唐氏症患者需要不斷的外在刺激,就當是音樂治療吧!」張耿嘉回憶說:
「印象很深刻,國小時姊弟念同所學校, 遇到同學對我不友善,姊姊會挺身保護我」,
「小時候只覺得姊姊長相、行為異於常人,長大後了解唐氏症之後,
深深感受父母親的偉大」。張耿嘉緊握著姊姊的手說:
「姊姊是爸媽『最甜蜜的負擔』,但不能照顧一輩子。我就算將來如願當了『飛將軍』,
還是會回家為姊姊唱『無樂不做』,照顧她到老。」
人生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,
為讀書?為工作?為家庭?為自己?
我覺得都對,
但在為這些的同時,
也請為這社會帶來一股溫暖與一絲絲的美好。
那麼,這個社會就會有一股向上的力量。
我在耿嘉的身上看到一個模範。
(2009年畢業典禮時合影)
畢業後第一次再見到面是軍校放假回屏中的時刻,
那時候消瘦的臉龐看得出訓練的辛苦。
第二次再見面的時候也是軍校放假的時候,
不過這一次是在恆春,
制服才剛脫下就看到他在家裡幫忙。
再次看到耿嘉就是見證他幸福的時刻了。
結婚可能只需要幾個小時,
但卻需要花一輩子去守護,
我們一起去實踐囉~~